zhoulaoshi告诉你:百年留学潮中两个时期的比较和参照

2020-08-07 22:40:10
公元1872年8月11日,30名中国幼童从上海出发,跨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登陆。他们乘坐刚刚贯通北美大陆的蒸汽火车,到达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从此开始了他们的留学生涯。
相隔百年后,1978年12月26日,北京首都机场,52位旅客飞赴美国,开始为期两年的访问进修。他们是从全国高校或科研院所严格选拔的业务骨干,也是改革开放后首批赴美访问学者。
百年留学,沧桑巨变。

zhoulaoshi,人工智能
1919年3月第一批勤工俭学留学生从寰球中国学生会出发前的合影(后排最高的两人右立者为前来送行的毛泽东)

两个时期的留学人数:13万和264万
数字比较:1901——1937,中国留学生总计13万;1978——2012,中国留学生总计264万。
中国近代百年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和挨打的历史。五次外地入侵的战争痛彻心扉地打醒了中国人:1、鸦片战争(1840—1842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3、中法战争(1883—1885年);4、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痛定思痛,中国开始了维新和洋务运动。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对新式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洋务派在国内大力兴办新式教育的同时,又开始创办出国留学事业。办新式教育都阻力重重,派学生出洋的困难更不难想象,所以派学生出洋留学的一些重要奏折、函件,均由曾国藩、李鸿章这两位重臣联名,足见其对此事的重视,亦可见此事的阻力之大,非曾、李联名而难成。
广东人容闳,早年受美国传教士的资助到美国留学,毕业于耶鲁大学。他认为中国要富强的一个重要方条件是要派学生出洋留学。从19世纪50年代中期起,他就不断为此努力,虽四处碰壁,但并不灰心,一直全力奋斗。1870年发生,曾国藩奉命处理“天津教案”,容闳担任曾的译员。容闳充分利用这次机会,提出派人出洋留学的具体计划,并表示自己愿意带队前往。他的建议切实可行,终获曾国藩同意,即与李鸿章联名上奏,请求旨准。
1870年冬,朝廷正式旨准曾、李关于派遣留学生的建议,随后才有了清末幼童留学。虽然幼童留学中途夭折,但这批留美幼童给中国打开了对外观察的窗口,留下了现代化起步的火种。中国现代很多领域薪火相传的进步,追根溯源都能找到留美幼童的现代化的点滴源头。以留美为例,据统计1909年至1929年的20年间,进入美国各高等学校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共5013人,在这一期间内取得学士以上学位者4364人,占总数的87%以上。
纵观中国近代留学:1847-1900年为发轫和起步期,留学总数不过200余人。1901-1937年为中国留学发展期,出国留学生总数大约有15万。1937-1977年是中国留学教育的低谷期。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出国留学人数总计不过3万人左右。
特殊时期内,使国民经济和教育遭到了极大的破化,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特别是现代化人才奇缺。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个非同寻常的日子:1978年6月23日。这一天,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同志在听取教育部关于清华大学的工作汇报时,对派遣留学生问题指出:“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扩大派遣留学人员,是邓小平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设计的宏伟蓝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邓小平的大力倡导下,中国出国留学的大门终于打开,通过派遣留学生的方式,中国教育在与世界隔绝了多年之后正式开启了对外合作与交流的新征途。1979年初,邓小平率团访问美国,在与美国总统卡特所签的协议中,将中美关于派遣留学生的口头谅解作为正式协议加以签署,从而载入史册。
此后,中国政府和民间教育代表团纷纷出访日本、加拿大等国,同时也接待了各国访华代表团,商谈互派留学生事宜,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定和执行计划。随之,赴英、日、德、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国留学生陆续踏上求学征程,掀起了中国近现代以来最大规模的出国留学热潮。自费出国留学政策在1981年放开。1985年,国家取消了“自费出国留学资格审核”, “出国热”在全国迅速升温。从此,中国的留学逐步从公派留学和精英留学为主,衍变成全民留学和大众留学为主。根据教育部统计,从1978年到2012年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64.47万人,其中超过90%是自费留学生。截至2012年年底,以留学身份出国,在外的留学人员有155.34万人,其中113.69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
两个时期的留学生回国后待遇
数字比较:胡适教授月薪500圆;海归工科博士年薪15万元
中国近代留学生是改变中国命运的推动者,首先他们是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奠基者,真正将西方科学整体性面目介绍到中国来,并使之在中国土地上生根的,还是近代中国的留学生。他们不仅将西方科学首次完整地移植到中国来,而且身为之倡,他们成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奠基人,这是留学生贡献最大的一个领域。留学生回国后,将西方各门科学包括近代数学、物理、化学、地质学、生物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等移植到中国来,打破了数千年来经、史、子、集等独占学坛的局面,这些新兴学科在中国的创始人和早期的学术骨干绝大多数是留学生。另外,在外交、军事、工业、教育、文化等多个重要领域,留学生都为近代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留学生为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那么他们的薪酬待遇如何呢?
晚清以后,中华帝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秩序都发生严重的危机,如何超克这一史无前例的危机,中国大多数读书人已经不再像古人那样回到三代之治和儒家经典求索治乱之道,而是“向西方寻求真理”。西方的面孔与内涵也有一个变异的过程,从容闳等最早的留美幼童到甲午海战之后的周氏兄弟表征的留日狂潮,再到民初以后的胡适为代表的留学欧美热潮,一波接一波,后浪吞前浪,将留学生群体与民族的救亡图存捆绑在一起,留学生群体被赋予了学术、教育与文化之外的多重历史使命。或许正因为此,留学生的待遇、资源与权势也就远远超过国内新式学堂的毕业生,更无论旧学出身的读书人。
北京大学法科毕业曾经担任国民政府中宣部副部长、《中央日报》总主笔的陶希圣,1924年前后,离开任教的安徽省法政专门学校,因为朋友之介绍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充分地体会到了所谓“海归”与“土鳖”的待遇之差别。1955年,年近古稀的陶希圣曾回忆起民国时期本国大学生与留学生薪酬待遇的不同:
“国内大学毕业而有教书经历的,月薪八十元,坐的是三尺长尺半宽的小桌子,加一硬板凳;日本明治大学一类学校毕业回国的人,月薪是一百二十元,桌子长到三尺半,宽到二尺,也是硬板凳;如果是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者,月薪可到一百五十元,桌子长到四尺,宽到二尺半,藤椅子;欧美一般大学毕业回国的留学生,月薪可至二百元,桌椅同于日本帝国大学的留学生;英国牛津、剑桥、美国耶鲁、哈佛,而回国后有大学教授经历,那就是各部主任,月薪二百五十元,在待遇上顶了天。桌子上有拉上拉下的盖,除自己坐藤椅外,还有一个便凳子,预备来接洽工作的人坐”。
当时国内本科生月薪80元,能达到什么样的生活水平呢?据有关记载,1925年工资:胡适教授月薪500圆,顾颉刚教授400圆,陈独秀教授300圆,公务员鲁迅300圆,李大钊120圆,郁达夫讲师为117圆,普通市民家庭月收入15圆,汽车司机20圆,纺织女工16圆,人力车夫旺季15圆,三等臭脚巡街月薪8圆等等。
物价:一圆可买8斤猪肉,2元买一袋上等面粉,北京广和楼戏园门票2角,城南游乐园票2角,名菜张先生豆腐一盘1角6分,1元可以请客吃涮羊肉,公汽8分人力车1角等等……北京大学食堂伙食费每月6圆,6人一桌,六菜一汤馒头米饭随便吃,个人在饭店包伙每月10圆,四菜一汤。城里有名的吉士林西餐厅5角有1汤1菜、面包黄油果酱等,褡裢火烧10个1角钱。一个5口之家每月11银圆就可以维持。留学生的收入保证了他们能过上中产以上的生活。当然这也跟中国当时的经济大局有关。
上个世纪,从二十年代中期一直到三十年代末,全国物价大体平稳,因粮食丰收,部分农产品还有所下降。工业品方面,由于欧、美、日展开商品竞争,棉布和石油等洋货还降价促销。抗战前10年内,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上海工人实际收入年均增长0.9%。1933年,上海工人的月工资一般为20元,双职工家庭年收入为400元以上。技术工人、小学教师、医护人员等家庭的月收入超过50元,达到小康水平;中级职员、工程师、中学教员、医生、记者、作家、律师和一般演员的家庭,月收入一二百元以上,则进入中产阶层。作为中国工业最发达、产业工人最集中、商品经济最繁荣的大都市,这一指标具有典型意义。不幸的是,1937年7月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无情地打断了中华民国的现代化进程,几乎将中华民族推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改革开放以后出国的留学生陆续回国,国家也不断出台各种政策吸引留学生回国。1992年,根据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国家出台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工作方针。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把这十二字方针正式定为出国留学方针。其后,教育部先后设立“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和教师奖”、“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春晖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海外留学人才学术休假回国工作项目”等。同时,人事部的“百千万人才工程”、中科院的“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也都在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为中国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1年,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的若干意见》,强调“在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的同时,吸引他们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2003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项目开始设立。2007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吸引高层次留学人才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仅按已回国的留学人员计算,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30年培养31.97万人,平均每年培养1万多名高层次人才。广大留学回国人员在各条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最近几年,国家自然科学奖第一完成人中有60%以上为留学回国人员,国家技术发明奖第一完成人中40%以上是留学回国人员,而在教育部直属高校现任校长中,80%的人具有留学经历。
“海归”回国就业的收入水平如何?据某机构的《2013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海外工作经验越多、时间越长,回国工作的薪酬就越高。这份报告显示,具有5年及以下海外工作经验的海归,归国后的年收入为16.50万元;而具有5年以上海外工作经验的海归,归国后年收入为26.71万元。接受调查的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HR)普遍表示,更愿意接纳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的求职者,并更乐于为这些人提供较好的薪资福利待遇和晋升机会。
本世纪初,留学生的待遇比较高,至少在2005年的新闻中还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在最近客户的人才需求中,比较受欢迎的“海归”是美国归来的,其最高年薪能达到250万元。法国回来月薪三、四万元的工作较好找。德国回来的工作更好找,因为现在德国回国的人比较少;北欧回来的也没问题;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差点;其他欧洲国家也可以,但是要看学校,如果出国留学就读的不是什么好学校,如三流学校,那就业就有难度。因为用差校的留学生还不如招聘国内的应届毕业生,以前就发生过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甚至连英语都说不好的情况。”
海外留学生回国后的待遇也是变化的。据长江日报报道,2011年11月,武汉7所高校联办的2012届毕业生双选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冒雨举行,约400家单位摆摊招贤。文科不如工科、本土不如海归……同为博士,昨日招聘待遇相差10多万元。襄樊学院2012年计划招聘71人,在“安家费”上文科与工科的教授、博士具有较大差距文理科为8万元到15万元,工科10万元到25万元;“国内博士年薪6万元到12万元,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博士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年薪10万元到15万元”,这是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招聘待遇。该校向老师介绍,昨日共收到26份博士投的简历,毕业于海外高校的有3份。
近几年来,随着留学生回国人数增多,有关海归成海待,就业难、待遇低的新闻一直不绝于耳。近日一份报告显示,与本土毕业生相比,海归无明显薪资优势,月薪上万者不到15%。有媒体甚至直接打出“海归已死”这样的标题。
针对这样的问题,有的专家给与了客观解说:类似“海归已死”这类看法,其实也是代表了当下部分人对近年来海归群体的失望心态。但以“死”来对海归整体素质加以评判,或以此描述海归回国后的整体待遇现象,恐怕失之偏颇。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经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 “留学生就应该是精英”去看待海归,实际上遮蔽了对这个日益庞大的特殊群体的具体分析。在建国以前,包括改革开放之初,出国留学是少数人的事。无论是公派或是自费,留学生的数量、规模都无法与现在相比。当时是“物以稀为贵”,留学生归来普遍受到重视,待遇自然也很丰厚。比如,后来成为著名外交家的顾维钧,当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论文尚未完成,就接到了民国总统府英文秘书的聘书;胡适一回国,就当上了北大教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归也是“抢手货”,回来的待遇也不错。
但现在,改革开放至今,内地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已经超过60万人,仅2010年归国人数就达13万人之多。面对如此大的就业量,哪有那么多的高级岗位“虚位以待”?更何况,“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的海归是世界名牌大学博士,而有的仅仅是一般学校的本科生,且无工作经验,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所以, 他们回国后的待遇出现高低悬殊,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同时,它反映出在经历了前些年的海外“镀金热”、洋学历迷信后,我们这个社会正在回归理性,这未尝不是好事。
客观地看,在整体上当今留学生群体的水平可能不及民国时期。但这并不足虑,为什么?首先,现在我们留学生的数量远远超过以前,基数越大,也就越有可能良莠不齐。其次,民国时期的留学生主要到美、英、法、德这些最先进的国家去学习,但现在中国的留学生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整体受教育水平的不均衡。还有,以庚款生为代表的留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从清华派出的,在国内本就是优秀学生,再加上国外名校系统的专业训练,大都学有专长。最后,再看时代背景,民国时中国人普遍文化水平低,文盲比比皆是,而如今国人平均受教育水平远非昔日可比。这么一来,也缩小了留学生群体与国民整体的素质差距。所以,认为留学生水准降低了,在某种程度上也许只是参照对比的标准变了。
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2年,留学人员回国数量达到27.29万人,同比增长46.56%,为历史最高值。按照近10年留学回国人员的平均增长率估算,未来5年内,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比出国人数多的历史拐点。百年留学潮出现新变化,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我们当然做好了准备。截至2020年初,国外留学归国人员回国已成主流趋势,回国创业、为国家服务成为了主旋律。

马上添加“zhoulaoshi”的微信公众号: zhoulaoshi 让教师更多精力关注教学、学生更多精力投入学习


导航